(一)什么是云计算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在SP800-145《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2011年9月)中给出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云计算定义:云计算实现可以通过网络按需访问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这些资源可以快速提供,实现最小化管理成本。云计算有以下三种常见的服务模式:
(1)软件即服务 Software-as-a-Service(SaaS)。提供给用户的资源是运行在云计算基础架构上的服务商提供的应用程序。通过客户端接口访问该应用程序,例如,Web浏览器或程序接口。用户并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甚至应用程序本身的功能,只允许部分受限的用户设置特定的应用程序。
(2)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 Service ( PaaS )。提供给用户的资源是可以使用由服务商支持的编程语言、库、服务和工具,把由用户创建或购买的应用程序部署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能力。用户并不管理或控制底层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但对部署的应用程序有控制权,还可以配置应用程序所在主机的环境。
(3)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laaS )。提供给用户的资源是可调配的处理器、存储、网络以及其他可用于运行任意软件的基础计算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用户并不管理或控制底层云计算基础架构,但可以控制操作系统、存储和部署的应用程序,可能还被允许有限制的控制网络组件(例如,主机防火墙)。
(二)云计算的应用
云计算凭借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已经深入渗透至各行各业,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以下是部分云计算应用场景:
1.弹性计算与资源动态调配。云计算平台的核心优势之一便是提供弹性的计算资源,使企业能够在业务高峰期迅速扩展资源,而在低谷期缩减规模,实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这种按需分配的模式尤其适合应对突发流量或季节性业务波动。例如,在娱乐和社交媒体领域,云计算平台通过动态扩展机制,确保大型在线游戏、视频流媒体服务和社交应用即使在用户量激增时也能维持稳定运行与卓越用户体验。
2.数据备份存储与灾难恢复。企业利用云计算平台进行数据存储,不仅能够依托其高可用性和容错机制保障数据安全,还能通过自动化备份和快速恢复策略,有效应对数据损失风险。云服务的多地域部署策略,为灾难恢复提供了坚实基础,确保即使局部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或技术故障,业务连续性也能得到保障,快速切换至备用数据中心,无缝衔接服务,避免业务中断。
3.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支持。云计算平台集成了先进的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赋能企业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从而提供商业洞察,辅助决策优化。在金融领域,云计算支撑着安全的在线交易、精细的风险管理、实时的数据分析和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助力金融机构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在医疗健康领域,云计算支持电子病历系统、远程诊疗平台和智能医疗协作,通过分析患者数据,提高诊疗精确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从而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和整个医疗体系的运作效率。
(三)云计算的风险
虽然云计算为企业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因其独特的架构和运营模式,也伴随着一系列安全和管理风险,部分风险如下:
1.数据安全与隐私合规风险。云环境中的数据可能因为内部错误、恶意攻击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安全漏洞而遭受泄露;云环境中的多租户模型也可能因隔离机制失效而造成数据混淆或泄露。此外,云环境下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如未遵守特定的法规,未能妥善处理和保护用户数据可能违反数据隐私法规。
2.服务中断风险。云服务可能遭遇计划外宕机,从而导致企业服务器故障影响业务连续性。同时,如果企业依赖单一云服务提供商,可能在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遇到问题时缺乏替代方案。
3.未授权访问和权限滥用风险。云环境与传统IT架构的区别在于云环境中的机器身份的权限管理极易被忽视,从而导致攻击者在未授权/过度授权的情况下进行权限滥用或网络攻击。
(四)云计算审计关注点
只有有效识别与评估云环境中的风险,才能确保企业充分利用云计算带来的优势,以及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稳健推进。
1.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云计算安全应用的基石。检验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加密策略、访问控制机制及隐私保护措施,确保其能有效抵御各类威胁。同时,云计算服务的合规性也至关重要。审计人员应全面审查云服务是否遵循GDPR等法律法规,以及PCI-DSS、ISO/IEC 27001 等行业标准。
2.服务级别协议与业务连续性。确保云服务的高可用性与业务连续性是企业运营的基石。需分析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水平协议(SLA)条款,评估其在服务中断、灾难恢复及业务连续性计划方面的实际表现与承诺是否相符。这不仅涵盖对SLA承诺符合性审查,还包括在极端条件下对云服务商能否能够迅速恢复服务保障企业运营稳定的评估。
3.身份与访问管理。在身份与访问管理方面,需检查用户认证机制、权限分配和访问日志,确保资源访问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同时具备完善的审计功能,支持合规审计与安全事件调查。
4.技术与操作流程。变更管理、补丁更新与监控策略是IT审计中的技术层面焦点。审计应涉及云平台设计、冗余机制、自动化流程的审查,以及安全事件响应和日志记录的评估,确保技术与操作流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文章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